千山萬壑,鐵壁銅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金秋十月,紅色武鄉,正值第七屆山西省旅發大會與第十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之際,山西電建承建的山西武鄉縣和平廣場停車場一期暨游客接待中心項目EPC總承包工程現場井然有序,如火如荼。
自今年4月份以來,項目進入投產關鍵期,而迎難而上的項目負責人梁希亮,以堅強意志和專業精神迅速推進項目進度,贏得業主方高度評價。
5個多月“白加黑”
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4月24日,梁希亮一到現場就開啟了“5+2”和“白+黑”模式。
他迅速打通土方開挖作業瓶頸,同時穿插推進樁頭處理、承臺基礎清基、墊層施工、磚胎膜砌筑、筏板墊層等多個作業面,在50余天的時間里展開了重要節點車庫結構施工的作業,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車庫結構分8個區域、要進行16次澆筑、每次澆筑量都在1000方左右,工期緊、砼澆筑量大。為了保證目標進度,項目部全員值守,跟班作業,而梁希亮則扛起了夜班的“大頭”,基本上每天盯到半夜12點,而每周幾乎都要熬一兩個通宵,親自把控關鍵節點,一步一步搶進度。至9月22日,作業全部結束,二次結構和安裝及裝修工程有序展開,他才安安心心睡了一個好覺。
愛拼才會贏。這5個月來施工現場的大變化,項目進度的快速度,贏得了業主方和當地政府對山西電建央企業實力的認可:“山西電建專業水平杠杠的!”
兩個月冒雨施工順利亮相
(左四 梁希亮)
今年秋汛來勢洶洶,八九月份期間都是秋雨連綿,一下好幾天,工期影響較大。
怎么辦?下刀子也得完任務。眼看著當地一片喜迎旅游節的熱烈氣氛,梁希亮給自己下了死命令:關鍵時刻堅決不能掉鏈子!
見縫插針搶抓雨天“窗口期”。梁希亮和老天摽上了勁,小雨不停工,大雨繼續干,全體人員和施工隊伍雨衣雨鞋全副武裝,堅決不能讓雨水影響進度。進入回填土和地面混凝土硬化施工階段,梁希亮依靠豐富的施工經驗,打破常規,增加土方強度,使現場如期具備停車條件,在當地旅發大會中順利亮相。
安全質量效益進度一個都不能少
(左二 梁希亮)
項目管理要對公司負責,對業主負責,對項目負責。梁希亮24小時在線,時時刻刻繃緊責任這根弦,不敢有一絲松懈。
每天守在現場,一發現哪里質量把控不嚴,他馬上叫停,“不能等出現質量問題報復你”;安全管理一有隱患及時整改,危險作業環節,他從來都是親自盯在現場進行監護。土建施工經驗豐富的他一直將以精細管理推動提質增效。針對建筑鋼材高位運行的情況,他既果斷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證滿足工程進展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采購量。而在材料價格回落時,抓住時機加大采購量。同時,他積極與業主方、設計方反復溝通,開展優化設計和技術改進,想方設法地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成本。
項目就是家。梁希亮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武鄉項目建設中,連續4個月他僅僅出差“順便”回家兩天,每天都是早7點現場,晚7點例會,晚上盯在現場帶班作業。他的父親病重住院,他卻僅僅陪侍幾天又勿勿返回現場,直到病逝也沒有趕上送最后一程。
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梁希亮這樣做的,但他卻這樣說,“我是共產黨員,是項目經理,我別無選擇。在公司轉型發展大潮中,能將我的專業經驗用到老區建設上,我覺得這樣值得!”